小區門禁裝人臉識別,這是風險大過收益的“技術冒進”
文章來源: 發布時間::2020-10-12 點擊量:102080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技術帶來了更多的方便。不過,這種方便性必然建立在個人數據上。瀏覽器不用填密碼,就得打開cookies;輕點鼠標購買物品,必然要交出自己的姓名地址、購物歷史偏好;用APP引導自己鍛煉身體,服務器沒有積累的過往身體數據,就無法指導;打車,不給出目的地,打車軟件就無法安排;吃飯用手機付款的時候,沒有實名信息,就無法支付。如果要優惠券、要精確推薦,則需要交出自己的消費歷史記錄;網絡交水電費,的確方便,但由耗電量,就透露了家庭的收入水平;新聞類APP,精準推送自己喜歡的內容,則意味著以前看過的東西被記錄下來。
李彥宏曾說過:“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或者說對隱私問題沒有那么敏感,如果他們愿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他們是愿意的?!边@番話隨即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引發輿論爭議。
其實李彥宏的話被斷章取義了,當時他同時也強調了:“我們也非常重視隱私問題…….,但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數據讓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們就會去做,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這就是什么該做的,什么不該做。”
但是,平心而論,他說的“中國人愿意用隱私換便捷、換效率”,雖然招致了批評,但客觀的地說,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中國人都是這樣的。

2019年5月6日,福州,觀眾在展覽會上體驗人臉識別技術。
日前,在最新一期的“薊門決策論壇”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在會上分享其對小區門禁人臉識別系統“稍微掙扎了一下”的維權經歷。讓人臉識別技術的隱私問題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
地鐵里面用手機刷票進入,或者用人臉識別進入,這很方便,但同時,個人的行蹤就成為服務器上的數據,但用交通卡則不會泄露個人數據;支付的時候,如果用現金,則不會留下個人數據,無現金支付則會。實際上,面對這樣的場景,在信息與方便之間選擇時,中國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數據,的確愿意用隱私去換方便,把自己的很多隱私都交予了科技公司。某種程度上,中國人對隱私的無感,也是中國的互聯網紅利。
人臉識別的便利與代價
隨著人工智能的助力,人臉識別技術以其不可復制性、非接觸性、可擴展性和快速性等特點在多種生物識別技術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這也把隱私與便利的矛盾與沖突,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很大程度上來說,人臉識別并不是一個基于安全考量的技術。我們平常用的密碼,比如支付密碼、銀行卡密碼,都是藏在用戶的心里的,不會有被盜取的可能。如果是基于非對稱RSA、對稱AES等加密算法,只要密碼稍微復雜一些,不是簡單的單詞,混合字符、字母、數字,基本上是不可破解的。所以,在一些對安全有著非常嚴格的場景下,都是采用的字符密碼。
相比之下,人臉不可能被藏起來,明晃晃的顯示在公共場合之中,可以獲取的手段就太多了,甚至在朋友圈、社交網站上都可以搜到。所以,人臉識別并不是一個完全基于安全的發明,而是一個基于便利考慮的技術。
但僅僅為了方便,人臉識別技術付出的代價卻很大。
這是因為,人臉識別是一種生物信息。信用卡丟了,你可以掛失你的信用卡,改一組號碼就可以了,但是,你的臉的信息、虹膜的信息被盜了,那就是永遠的被盜了。所以,歐盟地區的數據保護法《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規定,面部圖像(facial image)構成特殊類型個人數據下的“生物識別數據”,進而相較于一般個人數據受制于更高的保護要求。
正是基于人臉識別的這個特性,微軟目前已經悄然刪除其世界上最大的公開面部識別數據集——MS Celeb。微軟也一直在呼吁各種謹慎對待人臉識別技術。今年1月,舊金山極大的提升了使用人臉識別的門檻,指出,“人臉識別技術危害公民權利和公民自由的傾向大大超過了其聲稱的好處,這項技術將加劇種族不平等,并威脅到我們不受政府長期監控的生活能力”。 此外,美國奧克蘭市、薩默維爾市都禁止市政機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而歐盟打算在未來3-5年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比例原則
一邊是便利,一邊是代價,如何權衡?
行政法有原則之一的比例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應兼顧行政目標和相對人權益的保護,要把不利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保持二者處于適度的比例。
不過,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特殊性,用這個原則來審視生活中的人臉識別技術時,就會遺憾的發現,大多數場景,都打破了這一原則。
以小區門禁為例,小區的安全,有巡邏、單元門禁、攝像監控,業主自己家還有個門,一般來說都夠了?,F在家里的財產都是密碼保護下的,偷盜行為已經大幅度下降了。
業主本身進入小區的時間,應該是一種隱私,起碼不能被系統性的被記錄。再比如,讓訪客進小區,這個權利,應該是業主本身的,而不能強行規定必須要通過物業。舉個例子,業主應該可以讓一個人私密的進到自己家中,還不需要向物業報備。如果小區實行門禁,甚至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就意味著一切都要向物業報備,甚至要記錄來訪者的生物學信息。
小區的人臉識別系統,不會有高規格的監管,往往就是小區自己采購的。這就意味著物業的保安,點幾個鼠標就能了解某個業主的全部動向,什么時候出門,什么時候回家,什么時候出差了,什么時候有客人來,是男是女多大年紀。
所以,顯然從便利與隱私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不對等的決策。小區業主在不知不覺間,就讓渡出了巨大的隱私。但是,由于大多數小區居民對此事無感,即便有些業主意識到這個問題,最終阻止不了人臉識別進入小區。
人臉識別技術到底便利了誰?
如果說小區居民還能得到一些便利的話,在其他一些場景下,公民只付出了隱私,而便利僅僅是一些機構與部門的。
5月1日,深圳交警在全國率先正式啟用“刷臉”執法,人臉識別闖紅燈,核實違法人員的身份。當天共抓拍闖紅燈58宗、非機動車進入機動車道行駛67宗。
2020年1月20日,安徽宿州城市管理局公眾號發布關于“曝光不文明行為”文章,曝光了7名穿睡衣出行市民的照片及個人信息。顯然,這是通過人臉識別得到了市民信息。
事后宿州城市管理局撤下相關稿件,公開道歉,將認真吸取教訓。不過,這是沒有代價的道歉,無人負責,無人賠償。
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后,一個月共抓拍6200多起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違法行為。在“黑科技”的威懾下,闖紅燈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有一個路口每天闖紅燈的人次從逾百次降到了十幾次。在重慶江北,人臉識別系統試運行以來,行人過街守法率從60%上升到97%以上。
在大街上對行人進行人臉識別,看起來行人并不需要付出代價,沒有損失,但實際上,這卻等于老百姓走在街道上都有被記錄。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一個人的活動軌跡就可以被詳細的描述出來?,F在人們原本不用付出信息的行為,逛街,現在也要付出隱私作為代價。這是一個不同于人類以往所有歷史的一個新變化。顯然,其潛在后果意義重大。但以如此大的代價,解決的卻僅僅是一個橫穿馬路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本可以用人工執勤來解決,人工雖然要工資,但人臉識別的初期投資、后期費用,未見得更加便宜。
所以,從行政的比例原則來看,很多執法場景下的人臉識別,未必是有必要的,應該更加慎重。作為政府要嚴格遵循行政的比例原則。
更有甚者,其實得到好處的是第三方,技術被濫用了?,F在有學校開始在課堂上識別學生面部表情,找出不專心的學生。老師其實并不需要這個系統的輔助,就能實時發現誰不專心。而且,老師會下課后去復盤面部識別數據嗎?并不會。也沒這個必要。一個班成績好壞,學生優劣,老師心中都是有數的。
這就是人臉識別的“回扣”推動機制。被識別者出錢,付出隱私,沒人得到方便,只有采購者得到了“回扣”。因為人臉識別往往是監管者、領導者采購的,在擴大預算、擴大權力的機制中,這個技術基于“回扣”,被施加于被監控對象。
所以,在比例原則之下,公眾需要對人臉識別技術有足夠清醒的認識。不妨模仿一下那段著名的話。最初他們在人行橫道線上裝人臉識別,我不橫穿馬路,我覺得挺好;后來他們在教室裝人臉識別,我不讀書,沒有孩子,我覺得挺好;再后來,老板在辦公室裝人臉識別,我覺得不好,但是,社會已經習慣了,大家都視為天經地義,這時,我只能接受。
鴻門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是一家專業致力于智能化的科技型公司,是四川省科技型中小企
業,公司擁有多項專利技術與軟件著作。我公司為客戶量身打造整體解決方案,秉承正道經營,永遠合
作的經營理念。主要有RFID射頻識別系統、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一卡通門禁消費考勤系統、音視頻會議
系統、車位引導系統等。
公司擁有一支行業內資深的研發設計、生產、施工與維護的專業型人才隊伍,在工廠智能化、園區智
能化、智能交通、報警輸出、一卡通門禁消費、音視頻會議領域的設計與施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有足夠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最佳的系統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本公司將保持和發展自身優勢,走品
牌和持續發展之路,力求為每一個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更專業的服務
相關產品
400-028-7791
聯系人:邵經理
手機:400-028-7791
郵箱:645984410@qq.com
公司地址: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府河星城8-12層